作者:Millie Li
转载自米粒财话汇,牙科太贵看不起?齿科保险划算么?
众所周知,在加拿大,齿科医疗的费用比较高,且省医保不覆盖。如果没有公司团体计划需要自掏腰包,碰到动辄上千的高额牙科账单还是很让人头疼的。但为此买保险真的值得么?怎么买才划算?

说到齿科治疗,基本上在加拿大会分为两大部分。一个是基础类项目(Preventive/ Basic),比如一般齿科拍片、普通洗牙和拔牙等普通治疗项目。针对个人购买计划,虽然个别情况或公司的齿科保险无等待期,但常见的会有3个月左右等待期,另外会有6个月或者9个月的回访间隔期要求(recall visit)。 第二类就是大型项目(Restorative/ Major),比如牙冠、牙桥、种植牙或者其他手术类项目。对个人购买计划,这些项目通常等待期更长,常见的1年以上,且多数报销比例限制在50%左右。此外,还有一些齿科保险可以覆盖矫正类项目(Orthodontics),此类项目报销比例一般不会超过大型项目的报销比例,等待期一般也不会比大型项目更短。
如果个人想要购买齿科保险,可以选择单独购买齿科计划,也可以选择覆盖齿科的健康险套餐,但是如果仅关注牙齿相关部分的报销内容和额度,很可能两种方案到头来都会觉得并不划算。选择单独齿科计划,就相当于告诉保险公司,自己使用齿科保险的概率很高,那保险公司当然也就盛情难却,保费水涨船高了。 如果选择涵盖齿科的健康险套餐,而只使用其中牙科相关费用报销金额,必然也不划算,毕竟保费里面还包括了其他诸如视力、按摩、住院单间/双人间、处方药、境外旅游等费用。这些项目属于能用到的机会不大,但是一旦突发情况发生,花费也绝对不小。 因此,如果个人仅仅考虑计划中的牙齿治疗,而购买保险,的确很难算回来账。但如果作为省医保的补充项目,以备不时之需而购买健康险,还是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计划的。 另外,如果想要更加划算,企业主们不妨考虑用自己的公司来进行购买,而且由于加拿大的小生意非常多,公司仅需要3名员工即可设立团体计划。此类计划因为是“团体”,在保险公司眼中分散了个人风险,因此不仅多数连齿科都没有等待期,而且性价比也更为合适,公司也可以抵税。简直是小生意业主们为自己设立福利的福音!(具体可以戳此参见详解) 购买保险的初衷,是为了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,所谓保费都是进行风险转移的定价。那怎么才能“花小钱,办大事”?其实,我们从保险公司定价角度去反向考虑,其实就可以轻松做到。 首先,请一定记得在风险发生前购买。买保险完全是为了防范未知风险,而非已知风险。千万不要等到牙疼了再开始考虑齿科保险,在生病了开始考虑重疾保险,否则不仅价格贵,还很有可能出现排除条款,而不包括最想要覆盖的风险。 第二,尽量在风险较小时,就锁定价格。对于身体相关保障来说,年龄越大,风险也自然越高。毕竟年纪大了,身体状态往往不如从前。因此,如果想要少花钱,那么就要在我们和保险公司认为风险都较小的时候开始考虑设立。另外,除了考虑常用的健康险之外,重疾、人寿这些要么不发生,要发生就是大手笔的开销,尤其需要尽早用“小钱”配置。 第三,货比三家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计划。虽然保险公司定价和设置计划的思路大同小异,且监管部门和保险协会也都对覆盖内容有要求和指导,但各大保险公司为了差异化竞争,具体定价、覆盖内容、审核标准、青睐客户等还是会在合理范围内有一些不同。因此,除了自己货比三家以外,也可以请有经验的保险经纪帮助比较,不仅不需要额外花费时间,也无需额外付费,可谓省时省力省钱省心的选择。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,保险要作为自己财务规划的一部分进行考虑。风险何时发生是个玄学,但是为风险做足准备,用好杠杆,永远是我们最值得做好的功课。